❶熱泡好喝的茶,冷泡一定好喝
->「熱泡」是利用高溫快速且大量萃取茶葉中的物質,此時是好喝的,代表茶製作精良,不好的風味都有熟成轉換到好的風味。所以當我們在「冷泡」利用低溫慢速萃取時,就更不會過度萃取到茶葉中不好喝的風味了。
❷水質
->第一先要說的是「水的本質」喝起來怎麼樣?喝起來是順或不順? 有雜味、不好喝的或沒有雜味、甘甜的? 這件事可以很直覺的判斷水質,水好喝,茶泡起來也會很乾淨,能完整體現茶的本質;水質不好,我們喝到的什麼澀感、雜味,其實很有可能是水造成的,而不全是茶的問題喔! 這點可以注意一下。
->用什麼水做冷泡茶更理想呢?
市售礦泉水、過濾後可生飲的水、過濾後煮開的水,這是我自己嘗試過後覺得不錯的且方便取得的。水中的礦物質有助於茶質更好的表現,有趣的是市售的礦泉水所採用的水源不同,礦物質的比例含量也更有不同,所以泡同款茶的風味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呢!有時間再來拍一部專門講冷泡茶的影片給大家。
而過濾設備則是一般家庭更方便的選擇,要考量的是自己的需求,如果要特別乾淨可以裝逆滲透;如果要一般乾淨就好可以只裝3道過濾就好,這樣可以保留較多的礦物質。
煮開的水則確保水中殘留的細菌較少,泡出的茶比較不會讓身體感到不適。
❸盛裝器具是否乾淨
->瓶子、罐子,通常是我們製作冷泡茶時用的器具,乾不乾淨講得是瓶子裡的細菌殘留,尤其是長期只使用一個瓶子或罐子的使用者,如果您注意到—咦🤔我做的冷泡茶怎麼特別容易餿掉? 這個時候可以嘗試清潔我們所使用的器皿,或是更換一個乾淨的器皿試試看。實驗出真知,大家可以一起去研究發現。
->如何清潔呢?用洗碗精清洗、滾水燙過(特別注意要能耐高溫的器皿才用這招)、有殺菌效果的紫外線燈照射,這是幾個常用的方式給大家參考。
❹最後我們來到製作冷泡茶的技巧
->使用市售茶包濾紙或直接放茶葉到瓶子裡,時間到了再過濾到另一個瓶子裡。這主要是考量自己方便就行。把茶裝進茶包濾紙是為了方便清理茶渣,茶葉風味可能會比較細緻🤔我自己試過好像有這種感覺。
->把顆粒烏龍茶壓碎、碾碎,這是我常使用的技法,因為可以增加茶葉與水接觸的面積而加速茶質萃取,就是說可以用更短的時間泡出茶味。這點其實真的很實用呢! 至於紅茶、綠茶的條形茶要不要碾碎就看個人了,我自己的話也會碾碎。
->茶葉與水的比例建議。 茶葉:水=1克:90cc
如果用500cc的瓶子,就用5克多一點的茶葉,這樣泡出的茶葉不會過濃或太淡。 (您可以自己嘗試適合自己的比例或方式喔)我自己喜歡濃度適中就好,但一點沒關係,不要太濃。
->要泡多久來喝比較理想?
我覺得浸泡4-6小時的濃度蠻理想的。您可以晚上泡,泡到白天把茶湯倒出至乾淨容器,外出飲用,這樣可以避免過度萃取導致不理想的風味。
或是一直浸泡著基本上也沒關係,因為有適當的比例在,茶湯比較不會過濃。
冷泡茶盡量在24小時內喝完,茶葉就清理掉,瓶子洗乾淨,這也是良心建議,不要喝放太久的茶,這樣細菌數可能滋生較多,喝了對身體比較負擔。
->綠茶、紅茶、烏龍茶、白茶、普洱茶,都可以製作冷泡茶。喜歡什麼茶就泡來喝,只是差在熱水或冷水,這點是我很直覺的理解,應該沒什麼問題。只是茶本質就比較涼,我們又常喝冰茶,長期喝的話對肺部、氣管可能比較有負面影響,尤其在一直咳嗽的時候要避免喝冰茶,這是我的良心建議。
謝謝您看完文章,希望對您有幫助!
我是自在的豆腐 @馥優精品茶
2022.07.30 撰寫